20110808

雜談*關於看漫畫

近年來幾乎只要是聽到關於租書店的消息,大抵不是好事。不是什麼現在都沒有人在看漫畫啦、租書店賺不到錢啦,就是警察太閒亂抓租書店店員說啥散佈淫穢刊物去拼業績之類誇張的鳥事……對我這種熱愛看漫畫的傢伙來說,租書店可是維持生命豐富度與心靈充實度的重要建築,住處附近三百公尺若能有好的租書店,什麼學區啦交通之類的似乎都不是那麼重要了!天知道我們為了找一間進書有SENSE,店員很專業的租書店,花費了多少功夫(而且還是找不太到)……我一直以為租書店對於幼稚園小孩已至老阿ㄅㄟˋ都是重要的存在,因此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台灣市場對於租書店的需要真的已經越來越低了嗎?

我知道,這裡並不是日本。關於漫畫,我們沒有那種文化的程度是能做到不管何種廣告、何種創意、何種媒體,都能夠輕鬆融合漫畫產業,彼此融會貫通,產生拍案叫絕的表現。我們沒辦法做到全民都認同漫畫,喜歡這種表現方式,更甚者每個人都能夠有幽默的眼光去創造自己的漫畫風格,哪怕是隨筆也好。台灣的大人們多數重者視漫畫為洪水猛獸,輕者認為那不過是小孩子成長過渡時期喜歡的幼稚產品。台灣的漫畫市場,似乎永遠都只有青少年在支持,看看漫博與國際書展在媒體渲染下,似乎每每為台灣經濟帶來二次元奇蹟,連政府都好像做了些什麼來支持漫畫產業似的,但台灣真的有那樣的觀眾和市場嗎?但以我個人的工作經驗來說,這即將出現強烈的斷層也未可知。

在上班的時候,常常會聽到這樣的對話「航海王出新的了,要不要買一本啊?」「那個我在網路上早就看到最新的了」!我想起先前在PTT C_Chat版看到有個版友提過一個想法,我認為相當的正確,在這邊分享出來,也融合我自己的看法:現在喜歡看漫畫的人之所以會很重視看漫畫這件事情,是因為從很小就在看了。那時候網路世代才剛剛開始,一般家庭普及度不高,網路速度也慢得像烏龜爬一樣。關於娛樂,或許已經開始泡網咖,但去租書店看漫畫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那時候還沒有那麼大的空間和資源可以上網去看漫畫。長大之後,我們了解到手翻書籍的感動,喜歡印刷品的漫畫可以近近的仔細欣賞作者的筆觸,整套買下的作品放在家中無論何時想到都可以隨意的翻閱,也可以借給同好……漫畫的存在是多麼的重要啊,那彷彿被歷史浸染般慢慢的泛黃多麼令人感動!

但現在的小孩子們,或許有些已經拿著iphone,大一點的拿ipad了,美其名是方便攜帶,但到最後就變成直接下載用手指在螢幕上翻頁就好,這差別太大了。電腦不可能會被你的汗弄黃,也不會缺頁,而且也不佔空間,多棒!但這樣真的好嗎?或許是我對印刷品有執念吧,但電腦上的封面摸不到局部上光和打凸打凹的質地,也不可能會有纖維的香氣,更重要的是-那是價值與重量的觸感。經過設計與裝訂,在印刷廠中誕生的新書,來到你的手中,你可以跟它們有真正的接觸,有感情,也能仔細的品味圖像而不用擔心靠得太近會有輻射,他就是一本你會記得的書。你需要空間安置它,他會變成你的生活裡面可以看到的一部份,更是作者的心血和智慧,以及許多人的合作共有的體積。

那不是電腦上面看到的漫畫可以取代的。更不用說非法下載的管道如此的廉價,沒有真正意義了。

如果租書店將會逐漸消失,那難道不是因為大家再也不需要去「拿」著漫畫來看了嗎?許多人都已經忘記了手中的書籍的價值。我那天走在路上看到有個爸爸對著三歲的女兒展示iphone上的照片,手指一逕的咻咻咻,心中想著,那小女孩長大後會不會喜歡看書和漫畫呢?她會不會覺得拿著很重很麻煩呢?之類的問題。或許下載真的能夠解決藏書和保存的問題,很多很多年以後地球或許也沒有資源能夠再印製書籍了,但那時候我現在所珍愛的漫畫文化,他會不會變成隨手可拋的產品?那些漫畫家們一頁一頁紙筆畫出來的精采原稿,也會變成夢幻泡影吧。

漫博和書展之所以會看來如此狂熱,氣氛是很重要的,另外就是出版社絞盡腦汁的宣傳和活動。不過,很多時候我們可以看到,動畫所引發的原作氣勢相當的驚人,但如果那是一部沒有動畫改編的作品,儘管它是好作品,依然乏人問津。日本有各式各樣的漫畫相關活動,即便是以女性為主要觀眾,刊載流行前線話題的週刊an‧an,漫畫的話題也常見其中。而寶島社每年舉辦的「このマンガがすごい!/這本漫畫最厲害!」,是由書店店員,文化工作者等許多人共同評選出劇情絕妙,內容令人動容、回味再三的作品們,儘管這個評選也有些問題存在,但許多漫畫台灣根本沒有代理,有代理的銷量也推不上來……台灣的社會何時能普遍接受漫畫是一種文化的載體,能夠從翻閱漫畫當中得到感動和力量呢?

如果可以我真希望能做點什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