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29

【日文漫畫櫃導讀之一】純文學漫畫




漫畫是兒童讀物嗎?六十年前是,但漫畫家辰巳嘉裕在一九五七年提出「劇畫」一詞,確立以成人為訴求對象的次文類,與兒童漫畫做出區隔,此後日本漫畫的分眾越來越細,為各年齡層甚至各階級服務的漫畫雜誌接連創刊。

台灣自八○年代起大量引進日本動漫畫作品,就算到了出版不景氣的今日,每月出版種類還是相當驚人,但難脫「劇情漫畫以少年漫畫為主,青年漫畫專攻社會文史知識領域、帶有非小說之實用性」一結構。日本漫畫發展至今,「給成人閱讀的漫畫」次類型繁多,但絕大部分根本無法進入台灣市場,現實條件完全不存在。

老實說我不認為出版商應為此狀況負全責。出版(和隔壁的音樂產業)都快被刺激性更強的敘事模式--遊戲擊潰的現下,去踹他們幾腳又有什麼用呢?他們守不住現有的疆土,當然無法去開闢蠻荒。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希望直接把這些書放在大家眼前可以勾起更多的好奇,創造一些小小的契機。

* * *

首先介紹我心目中最大的罅漏,那就是表現手法與主題近乎純文學的漫畫。這個洞很難補,因為它有一定的閱讀門檻,把看漫畫當娛樂的人很難翻進去;對純文學有共鳴的台灣讀者可能無法跨越漫畫語言的障礙,也可能認為漫畫出拳都太輕,不期待也就不會去挖掘。

我個人是比較期待純文學讀者、老電影愛好者跳下來讀(相較於純以主流動漫畫為養分的讀者而言),因為這些漫畫的作者談及創作觀時,搬出來的往往都是小說家的名字;早期耕耘劇畫的創作者一天到晚跑電影院,也主動將電影分鏡方式導入漫畫之中。

讀這些漫畫跟讀駱以軍、袁哲生、郭松棻等人作品的「手感」是差不多的,有的暈,有的沉。所以我才希望更多文學愛好者來翻翻這些作品,它們都不以故事轉折取勝,奇詭獨到的畫面經營與透過小說文字堆砌出的意象簡直是一對孿生兄弟。

活躍於日本六、七○年代的漫畫家使用的漫畫語法與漫畫產業高度發達化後的作者有很大的出入:符號運用不多,不會有什麼三條線、冷汗;人物、背景的抽象化程度皆偏低,加上作者線條往往帶有強烈個人風格,整體畫面看起來就很濃稠、沉穩、甚至汙濁,呼應抒情、虛無的劇情安排。讀者其實不用看懂這些漫畫的台詞就能從畫面中領略到現代主義小說裡的存在焦慮、角色精神困頓,這是跟主流娛樂作品的最大差異。娛樂以事件的爆發為動能,但文學可以在故事缺席的情況下正常運轉。

空談沒什麼用,以下就讓我列舉幾位漫畫家,簡述他們的作品風格吧。不過老實說這些作者都非常重要,要認真介紹根本沒完沒了,每個人都可以寫成一本專書,只好先走不認真路線了。請大家到店裡翻翻他們的作品,實際感受一下。




1. 柘植義春(つげ義春)

一九五五年出道,曾擔任水木茂助手。早期作品以出租店流通的「貸本漫畫」為主,後來開始在青林堂的《GARO》雜誌發表夢日記、旅情散文、私小說式的漫畫作品。代表作〈螺旋式〉就是夢境改編的作品,諸多評錀家針為它發表藝術評論,本人其實覺得萬分困擾。

喜歡超現實、古日本民俗風土等元素的讀者不能錯過。總之就是陰,然後有一股衰氣,perfect。




2. 永島慎二

一九五二年出道,曾擔任手塚治虫助手,人物造型非常有手塚的味道,為《COM》雜誌(手塚為了對抗《GARO》所創的雜誌,《火鳥》即是在此連載)的招牌作者之一,人稱青年漫畫教祖。

Mangasick有他的其中一部代表作《瘋癲》(フーテン),它以作者實際體驗為本,深入刻畫六○年代新宿版嬉皮「瘋癲族」的浪蕩生活。想知道什麼叫深夜喫茶文化看這本就對了!面不改色的毀滅!




3. 林靜一

一九六二年進入東映動畫擔任動畫師,與宮崎駿為同梯社員,一九六七年在《GARO》發表第一篇漫畫,最著名的事跡是幫小梅糖設計了形象角色小梅ちゃん。他描繪的女性以纖柔美感見著,因此˙有人稱他為「現代的竹久夢二」。

漫畫代表作為《赤色輓歌》(赤色エレジー),描寫動畫家與他女友的同居生活,七○年代青年的哀愁氛圍(讀音:中二,ver.內斂自傷)撲面而來。




4. 安部慎一

一九七○年於《GARO》出道,又一個七○年代青年哀愁(讀音:中二,ver.無賴廢物)的速寫者。為酒精、性愛、暗巷漫步三點連線,圈出生活的空無。

代表作為《美代子阿佐谷氣氛》。作者後來沉迷於新興宗教,亦為精神疾病所擾。




5. 鈴木翁二

一九六九年於《GARO》出道,能以酒鬼之眼以及孩童之眼觀看世界。作品中帶有一股魔幻色彩,以及莫名所以的鄉愁。以線條代替網點的技法具有相當的辨識度。

代表作為《摩托車少女》。Mangasick有相當多他的單行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