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載於MANGASICK粉絲團,2012/10/13
/為何想開這個粉絲頁咧?
老B>首先我覺得漫畫是個有趣的東西,題材和表現手法包羅萬象,語言隨時間進化,更有很高的藝術性在其中。因為他其實是很自由的一種創作方式,所以可以簡單,也可以很複雜。不過現在台灣的漫畫市場,多半引進的都是萌系的作品之類的……真的很破格的作品,可以說根本沒有出版的可能吧!劇情面、畫風、或是詮釋手法等等…我覺得台灣出的作品都蠻安全的。
偶而有些真的很有趣的作品,可能出版社提供的宣傳資源少,所以也不會受到太多注目。當然以我個人就說要把這些作品推廣出來還啥的有點太自大了,所以我想這個頁面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讓有興趣的人可以看到,原來漫畫還有這些看起來比較不一樣的。
黃尖>台灣畢竟是一個出版市場小的地方,抓大眾讀者的口味就有點精疲力盡了。所以要出版社放下收益考量來選書,本來就很難啦。
老B>對啊,當然在日本很多比較特別的漫畫,其實也是真的相對小眾,但台灣的大眾市場感覺更傾向有動畫化或是那些老派漫畫家畫的作品,其實是比較狹隘的。我的想像是,如果有些人對漫畫有興趣的,他如果剛好來逛到這裡,就會發現一些有點不同的東西,不管只是遊覽或是想深入一點,有個可以看的地方就是蠻好的!不過我們自己收集力也還蠻弱,所以在主流情報方面的內容,大概還是有點偏向翻譯推特上的情報和Natalie這個網頁吧(笑)!輔以一些我們自己喜歡的作家和相關消息,希望以後可以蒐集到更多有趣情報就好了。
黃尖>雖然這樣想有點悲觀,但目前出版社的收割行動應該還是大於播種行動。所以想點燃什麼新的東西,還是要靠讀者自己!希望這個粉絲頁有辦法集結一些沒事就愛亂挖的人,彼此分享。
老B>其實很多喜歡看漫畫的人,他們累積起來的閱讀經驗也是相當令人欣羨~如果這裡可以逐漸變成一個小社群是最好的了。
/第一部看到的漫畫
老B>當然大家都是小叮噹…吧!講小叮噹之後的第二個好了 XD
黃尖>的確應該是小叮噹,最早看到的開本好像跟手掌差不多大,封在塑膠袋裡然後有好幾本一起釘在紙板上那種。然後第二部……好像是《灌籃高手》。
老B>第二部就《灌籃高手》耶!!好酷喔我《灌籃高手》應該是小學高年級才看……那時候看完的感想還記得嗎?
黃尖>播動畫之前就看到了,我有個舅舅是籃球教練,有次在他家看到幾本散的,就去附近租書店租來看。那時候看完不會有什麼感想啊,就直接開始打籃球……
老B>《灌籃高手》真是改變了許多人的童年(?),那時候連女生也會因為《灌籃高手》跑去打籃球……我看的第一部漫畫是武內直子的《美少女戰士》!小學二年級的時候中午吃飯時間看到同學帶來的卡通錄影帶,好像被雷打到。
黃尖>我小時候對《美少女戰士》的印象是「漫畫很好看,動畫不知道在搞屁」耶(笑)小學記憶有點混亂,我又不太能確定第一部看的漫畫是不是《灌籃高手》了……如果我去學圍棋的時間比我想的還早,那答案可能會變成《七龍珠》吧。
老B>《美少女戰士》真的影響我很大。那個時候先看到動畫就覺得很棒了!畢竟是小孩子啊!!後來租了漫畫,真的完全被武內直子的畫風,或該說具體的「漫畫」這件事情給震撼到,接下來我就拼命的學她畫,從二年級畫到六年級。如果不是《美少女戰士》我的人生大概就不會跟漫畫有關了吧!應該,或說至少之後不會去玩同人誌。
我家裡還有絕版的原版武內直子《美少女戰士》畫集!!!(驕傲)買了之後才知道原來國小交換的那些小卡都是盜畫冊裡面的圖來的 XD 國中開始用沾水筆畫圖的時候,也買了漫畫畫具專用的筆盒,就是《美少女戰士》漫畫版當圖案的鉛筆盒,到現在還保存著(羞)
後來四五年級之後看了《幽遊白書》,從此又走向江湖道義(?)的不歸路,但那時候班上看《幽遊白書》漫畫的人很少就是。
黃尖>《美少女戰士》你是看電視看到的,那你為什麼會看到《幽遊白書》?我的印象是你比較會投入社群活動,而我的宅路好像跟「場所」比較有關係,不管是實際的或虛擬的。
像我剛剛說的圍棋教室,我爸媽絕對沒想到我在那裡徹底變宅。上課的地方放了好幾櫃漫畫,我的《七龍珠》、《機器娃娃》、《怪醫黑傑克》、《神劍闖江湖》、《幽遊白書》、《諸葛四郎》(?!,還是我圍棋老師叫我看的)全都是在那裡看的。
老B>真的有意識到社群應該是國中以後的事情,屏東縣林邊鄉的小學唯一的社群活動應該就是交換小卡和貼紙 XDDD 我記得《幽遊白書》也是先看到超視播的卡通,然後才去租漫畫,我還記得我看到漫畫前幾集的時候超不適應,飛影初期真的蠻醜的!後來想想好險那個時候有種頭過身就過的感覺,因為很多人到現在還是喜歡看動畫,而對於漫畫會有種不適體質。
我一直都沒辦法忘記那時候幽遊白書看到最後一集的那份感動。到長大跟人家討論的時候才知道很多人覺得那個結尾很怪,但我小時候看到那張照片飄下來就哭了。真是生命中重要的一環。
黃尖>可見網路還沒興起的時代,電視真的主宰了小屁孩的閱讀節奏。基本上大家看的東西討論的東西都有一致性在。
/讓人生走偏的作品第一部!
黃尖>那你覺得讓你漸漸「走偏」,開始想要挖東西的作品是什麼?
老B>絕對是《少女革命》!!!!!!!!!!!!!
中視那時候會播這麼奇妙的作品真的很強大啊啊!其實我少革(簡稱)TV版根本沒看完 ,因為那時候住學校,只有周末回家半夜看重播才偶然會看到,大概印象中電視上播的只有看過五六次而已。但就是這五六次,簡直讓我覺醒!!那時候家裡開始有網路,既然沒辦法看到動畫,我就每周回家都上網查少革的劇情和捏他。那時還有收到原版設定集當生日禮物,現在早就都絕版了。
當然後來長大以後回頭去看《少女革命》,才會發現我對她其實還有很多不了解,網路上對少革進行的作品考據實在很多啊……總之第一部讓我脫胎換骨的指標作品就是《少女革命》了。
那你呢?感覺這問題我之前好像沒有聽你聊過。
黃尖>考據嗎?我倒覺得保留「童年時期的不透明體驗」是一件好事啊。就像你現在問我EVA到底在演什麼我也還是不知道。
老B>啊啊啊對喔,你絕對是EVA吧……反而EVA我那時候真的在電視上看到太少次,加以他沒有過多華麗的畫面和耽美表現,就沒有第一時間吸引到我,所以一直到大學才進行EVA補完計畫(驚)真誇張耶我……寫到這裡覺得自己開這粉絲頁真是太不夠格 XD
黃尖>是啊,EVA也是中視播的,可是我一樣是早在電視上播之前就看到了。小學時代和大我一、兩歲的鄰居蠻要好的,他不知為何推EVA給我……我想有同樣體驗的人應該都能知道這部作品的餘波有多強,就不用多提了吧。
老B>是啊要是我如果早幾年看到可能人生又是不一樣的風景了(無誤)在此我只想說希望新劇場版能得善終……
喔對我想補充一下,那時候《少女革命》和《封神演義》是兩大台灣同人圈當紅日本作品,加以網路開始興起,在網路上找資料、和同好交流、甚至是做網頁和編同人誌的經驗,對我來說都是很多經驗的原點啟發。
/影響自己甚鉅的作品
黃尖>應該就還是EVA吧 (反高潮)
老B>你說的是動畫方面的吧,那是影響哪個層面的呢?
黃尖>應該是,「變得可以接受非線性敘事」吧!這很恐怖。
老B>對我來說影響最大的作品……這種感觸我倒是還好耶!
雖然我自小看了傳頌愛與正義的《美少女戰士》,然後好像把人生走過一輪的《幽遊白書》,一直到耽美外加神祕主義的《少女革命》,這些作品都對我的思考和審美觀都影響很大。但是要有一種扭轉乾坤的感動,戴上了另一副眼鏡看見世界不同的感覺,真的是到了大學以後,開始接觸台灣沒代理的作品之後才有的經驗。
啊不過有一個作者是有代理的,就是高橋葉介。
說實在的,因為上大學後整個生活重心都改變,學校附近也沒啥租書店,有一兩年都沒有看漫畫……一次偶然租到高橋葉介的《學校怪談》和《夢幻紳士》,才重新體認到自己還是最深愛漫畫這種表現媒材。因為在藝大接觸了各科系的課程,像戲劇或是裝置藝術等,那時候都覺得很新鮮,也花蠻多時間想要了解的。但是看過高橋葉介的作品之後,就開始循著其他關鍵字看下去了!我那時候看完《夢幻外傳》之後,一天內跑遍板橋所有租書店只為了想把他的作品都看完。
所以要說影響我之大的作品,比方說少革吧,他其實是在思考和感覺都比較懵懂的階段看到,有很多私人的幻想和投射。可是是高橋葉介的敘事和圖像,是在能比較客觀看東西的時候影響到我,讓我重新發現漫畫的美麗,進而能挖掘下去到今天這步。(哪步啊?)
黃尖>我跟你顛倒,離鄉之前我沒有特別幫自己找漫畫來看,國中假日就是打籃球,高中假日在管樂社。上大學之後因為英語系讀的東西和私下讀的東西都比較硬一點,所以開始看漫畫轉換心情。
老B>喔喔,對啊所以我超羨慕你,大學在師大白鹿洞旁邊……(焦點錯誤)說實在還是有很多你推給我的作品我還沒看的 XD
黃尖>看到後來實在不想追連載了,就鎖定集數少、已完結的作品來看,淺野一二O、望月峰太朗、古谷實、漆原友紀等比較偏青年漫的作者都是在這時候讀的 也是從這時候才開始知道要去挖些不一樣的東西。
/(黃尖限定)以一個其實比較喜歡音樂的人來說,這頁面你要PO啥!
黃尖>B可能會寫一些感性長文,那我就努力搞笑吧。另外就是之前和B寫部落格的時候,有想要寫類似「那部漫畫很有這種音樂的感覺」的硬兜文,之後可以藉這方式介紹一些音樂。
老B>我還蠻看看你針對漫畫方面的搞笑 XD
黃尖>也有一些漫畫很愛直指或偷埋音樂梗,看到的話也可以順手PO出來給大家看。
老B>恩恩,其實日本的漫畫圈和音樂圈有種密不可分的默契在,漫畫家幫樂團畫宣傳品周邊等比比皆是,這種彼此融匯的感覺真的很好。
黃尖>雖然丸尾末廣在《Paranoia Star》上指定讀者配著聽的音樂我也還沒聽完……
老B>他那招真的很強!!!這兩種文化在日本發展都有非常久的歷史,彼此之間互相輝映,而且有足夠的成熟度可以再分枝次文化和一些胡搞瞎搞的部分,關於這方面的補充也會令我非常的興奮!!!!!!! 像植芝理一對YMO毫不保留的愛,讓我在看他的漫畫的時候,會更有想像空間。
黃尖>不用預告啦 XDD
/做過最宅的事情。
黃尖>PTT的C-Chat版剛開沒多久,NICONICO文化也開始成形了,那時候有去唱台灣版NICONICO組曲!
老B>而且那時候我暗戀黃尖,所以那個組曲聽了好幾次,天蠍座金變態!!我做過最宅的事情發生在漫博,《絕望先生》的作者久米田康治來台灣的時候。我那時候超喜歡《絕望先生》,連主角系色望的模型都買了!然後漫博當天一早就拿了漫畫去髮廊跟設計師說請幫我剪裡面人物常月纏的造型。……中山的髮廊耶!設計師應該傻掉了吧哈哈,然後因為那個人物設定上是跟蹤狂,所以我那天就到漫博會場,離得遠遠的看久米田康治,然後晚上得知老師有上廣播節目青春點點點,我就call-in進去!!!然後跟老師講一些言不及意的話XD
黃尖>《絕望先生》的動畫對我們來說真的是蠻重要的,透過它知道了很多關鍵字,比方說大槻ケンヂ(筋肉少女帶)、NARASAKI、九条清、寺山修司之類的。
老B>對啊裡面關鍵字真的很多,到現在還是蠻喜歡Shaft這個動畫公司的作品!
/雖然台灣沒有代理但很想推薦的漫畫
黃尖>楳圖一雄老師的《神的左手和惡魔的右手》,租書店有大漢出的盜印版,光看那個印刷品質很差的就覺得很棒了!
老B>我想推薦漫畫《金魚屋古書店出納帳》,雖然這個有台版(長鴻出版社),可是接著這部之後連載的《金魚屋古書店》就沒有代理了……剛剛黃尖說的楳圖一雄,我覺得《洗禮》也很恐怖,有電影。另外我想推薦的作者有高野文子和ねこぢる。
/看漫畫這件事對自己生活的重要性
黃尖>這樣講真嚴肅……不聽音樂也不看其他嚴肅的東西的時候,看漫畫就可以讓我持續可以對某些文化或議題保持最低限度的關注,而且也有放鬆的效果。
老B>看漫畫對我來說的意義實在太多了!!!首先可以得知很多自己不了解的文化、無論是普及的飲食或是到很艱深的環保議題,漫畫裡面有各式各樣的主題,會以一種很生活化的方式來介紹,所以觀者也可以很快達到初步的了解。
其二就是感受力的問題,這是直到開始看一些比較怪的東西之後才覺得差很多,看過人家的圖像表達出來的世界之後,自己看待世界的感覺也會傾向有一點意識圖像的感覺。
當然看漫畫可以學習到很多東西除了實用的以外,如果心情灰暗的時候來一本《料理仙姬》,學習阿仙的風骨和處世智慧,又覺得整個人可以堅強起來了。
看漫畫對我來說是一件可以由衷感到幸福的事情,跟吃飽睡飽還有曬太陽看星星這種自然的事情是差不多的幸福。
/目前最喜歡的租書店
老B>師大白鹿洞……雖然有點久沒去了(笑)我超羨慕黃尖大學的時候在師大白露洞看了超多怪書。
黃尖>前面提到古谷實全部,望月峰太郎全部,還有東販系列的書,我都是在那邊開始看的。順帶一提我大三才開始看海賊王(笑)板橋的大仁街星星租書坊也不錯啊。我在那邊看到植芝理一…
老B>喔那是我大學時候系上的助教推薦我的店XD之前認識一個朋友,他跟我們說了很多有趣的漫畫店,如果之後大家有有趣的店也可以推薦給我們。其實星星租書坊我覺得好處就是在他的書很多,而且那間開很久了,選書方面的話倒是看不出特別之處,只是,很多店會因為書太多就把很久沒人租的丟進倉庫,真的很可惜。住家附近有好玩的租書店真的是蠻重要的事情啊~
/請對目前的漫畫出版社說一句話
黃尖>我只想對長鴻說:請一個企劃吧……
老B>長鴻的問題不只企劃吧XD 東立現在出很多怪東西了,他們會參考寶島社的那個「這本漫畫最厲害!」的評選來代理,我覺得他們現在蠻有實力將漫畫文化更加發展起來!希望他們可以試著作看看;尖端不要隨便斷尾!!明明也選過不少好漫畫的啊~~其實不管是哪家出版社,我覺得如果都可以去試試比較非主流的東西就好了,也不是說要口味很重的啊!
/請做個總結
黃尖>總結就是……希望大家一起挖掘有趣的東西,互相分享!之前Youtube挖Archers of Loaf的音樂時,在〈Web in Front〉這首歌的MV下面看到一個我很欣賞的發言。他說的話應該可以套用到任何領域才對:「總有一天,我會在Youtube點到一個『置頂意見不是無聊透頂的混帳在抱怨今日音樂場景』的老音樂相關影片的。過去的好團並沒有在主流報章雜誌上佔據大塊欄位,同樣的,今日的好團也只不過是遭到了埋沒。而且可能被埋得更深,因為現在的媒體形式實在太多了。請停止美化過去,宣稱自己是樂迷的人啊,請多去挖掘,找出好的音樂。」
老B>我希望可以趕快開實體店面哈哈哈,以後會在這個地方介紹一些我們喜歡的漫畫和新聞,雖然說我們現在也蠻弱的啦!!!可是還是想要貢獻小小的一己之力,然後如果買了奇怪的書也會分享出來的!如果開了店的話,這些書都可以給你看喔~耶!想要一個可以聊有趣漫畫的小天地,如果是色色的書也ok的!
後記:星星租書坊好像收掉了……(泣),還有(笑)是不是死語了啊!?
20130618
20120301
去年十二月底從東京回來之後,
十一月末神保町街景。
網誌停擺了好一段時間,莫約是從十月底發表了過長的《天國之吻》感想文之後,就開始投入旅日的籌劃,而在十二月初回來之後,又遇上了工作方面的麻煩,到現在仍然煩心不已。此時真的很佩服一些朋友們,不管工作如何忙亂,依然能抽出時間更新網誌,看來我是懶散成性加以自覺還不夠,導致四個月左右毫無更新、心理和精神,以及網誌都處處蒙塵的悲慘處境。如果真有什麼固定讀者,我看這下子也被這個懶鬼B給嚇跑了吧(苦笑)
這次在東京待了七天,因為時間很長,所以幾乎全以個人興趣來安排,玩得是非常之盡興。我和黃尖去了惠比壽的寫真美術館,看得植田正治的沙丘風光。去了新宿的Loft聽KIMONOS/七尾旅人/HINTO。在下北澤一訪キネマ俱樂部,天井棧敷美學和舊電影風光簡直令人呼吸停止。至於秋葉原,當然是不用說的大逛特逛囉,而這些行程當中,最令我回味無窮的,就是全世界最棒的古書天堂-神保町。
神保町當真是所有愛書者都應該一去的好地方呢。雖然我的日文尚在初學地步,許多專業書店書籍是有看沒有懂,不過事前還是鎖定了一些以漫畫、次文化和情色為主的古書店一探究竟。在神保町徒步的那個午後,簡直像是開啟時光之門,處處可見古老的雜誌和書籍、其中不泛單價甚高的珍本文件!因為我們生不逢其時,許多有趣的東西要不是親眼看到還真不敢相信,比方說那許多的月刊ガロ。ガロ是青林堂所出版的雜誌,裡頭培養出許多一代傳奇漫畫家,畫風天馬行空,而故事則是挑戰人類想像的極致,說是漫畫雜誌,還不如說是以漫畫為媒材的創意大雜燴那樣的令人驚訝。親眼翻開,才知道百聞不如一見,當真為其中那奇形怪狀又令人拍案叫絕的「漫畫」們深深絕倒。當然還有各種各樣的怪東西,比方說丸尾末廣的彩稿裱框原畫(要是我並沒有因為過度興奮而眼花撩亂看錯的話,售價應該是十萬台幣左右)、三島由紀夫的書信、森山大道超大幅攝影作品、甫創刊不久的なかよし或花とゆめ、SM相關的風俗小本、配色玄妙的劇場畫報、絕版大判攝影集、整棟AV情色專賣店……書報雜誌方面是不用說了,其他的瑣碎小物、文人手稿、簽名版、大全集等等更是令人誠惶誠恐。若非親自去過,真的不敢相信有這麼一個文化天堂。而我此處所提不過是我所喜愛的領域而已,神保町的書店都是依專業來分類,軍武、歷史、自然、電影、劇場、美術、音樂、西洋圖書等等,不管你有著什麼樣千奇百怪的喜好,都可以在那裡找到令人欣喜若狂的寶物。這次在神保町逗留莫約八小時,已經呈現一個登機箱塞爆的狀態,但還是想要再去好多次!!!還有好多沒逛過的店和清單上面沒找到的書!!(寫到這裡又彷彿回到神保町那個空氣中彌漫著書香的午後啊~)
除了在神保町瘋狂買書以外,這次又發現了之前就很在意的Village Vanguard(以下簡稱VV)是多麼有意思的地方。第一次去VV應該是在零七年的時候,那時候我還是一個很貧脊的小女孩,就算進入寶山,也不知道裡面賣的是什麼藥,當時只覺得這間店怎麼那麼雜亂啊!(笑)怎麼有賣整人玩具重機用品又有賣漫畫??而如今再去,雖然還是一樣腦袋空空,但至少虛長了幾歲才知道VV真的很有意思-它收集了日本各式各樣的次文化書籍佐以當紅議題的商品雜貨,以主題的方式來陳列,於是店內可見東一塊西一塊的專區,不同專區的陳列方式完全不一樣,甚至會搭配不同的燈光和音樂,所以有時候很吵(笑)禪文化專區旁邊可能是放紓壓可愛小物,設計圖鑑旁邊放的是如何高潮等性文化書籍之類的(耶!!!!)我這次去VV真的是又感動又心虛,感動的是怎麼會有這麼一間店把所有我們喜歡的關鍵字全部一把抓住,令我有極度的歸屬感;心虛的是在台灣一直以為自己是個小眾之眾,難免有一種曲高和寡的變態驕傲,但踏進這間店,就發覺自己知道的東西說穿了實在是太少太少,而這些看來冷門的商品,在VV之中,和其他的文化也融合為一,VV的陳列佈置就像是社會文化思想的縮影,每種創作都值得被尊重,沒有什麼孰重孰輕。不過另一方面,真的也很羨慕日本這塊土地上,居然能夠開像VV這麼酷的店,我想店裡一半以上的主題在台灣都是罕為人知,當然國家不同文化也不一樣,但裡面真的有很多很酷的東西好想讓大家都知道……如果有一天VV要在台灣開分店的話我一定要爭取一職XD是說下北澤VV真的很酷大家一定要去逛逛啊啊啊啊!店裡後方的淺野一二0、青林工藝社、寺山修司全部連在一起我快死了!!但旁邊放的是K-ON啊大哥!!!!!!!!!(當然其結果是又買了一堆……)
和我的漫畫設計行程相關聯的是黃尖的DISC UNION之每張都拿起來看的刁鑽樂迷朝聖二手唱片之旅(笑)我們逛了很多的DISC UNION,而且結論是真的每間都有東西可以買一定每家都要進去看看,關聯閱讀請往右→http://hellsee.blogspot.com/2011/12/blog-post.html
這次去日本最大的收穫亦即感想,其實是有點悲哀。我認為不管是日本的主流或是次文化裡,帶著濃厚的對「人」的思考,是其中一個很雋永、很值得深究的部份。雖然看到了非常多自己內心深受感動的文化創作和漫畫,但是另一方面,也感到在台灣,似乎這些東西只能和非主流畫上等號,甚至棲息在比非主流還要更名不見經傳的地方。台灣看似深受日本文化影響,但其實僅是在膚淺表面的大眾流行裡漂浮,如果是次文化的部份,我個人覺得還是受到英美影響較深。日本的次文化裡蘊藏著難以計數的珍寶,單就漫畫而言,不僅是視覺藝術部分,敘事手法以及創意發想,都令人愛不釋手。當然音樂、攝影、設計方面,也都是我喜愛的領域,都有很多值得膜拜的創作在其中。
希望自己有生之年能夠將這些美好的事物推廣出去。
他們並非生來只為廣泛流傳受到眾人投以愛慕的眼光,而卻具有深沉地、能改變我們的力量。
那麼,以下是採買清單:
b.月刊漫画ガロ(1991.07)&(1995.10)
c.ガロ編集長/長井勝一
d.寺山修司の仮面画報/寺山修司
g.ねこぢる大全上、下/ねこぢる
l.パラノイア.スター/丸尾末広
m.夢のQーSAKU/丸尾末広(封面與連結不同)
n.教えます!課外授業の正しいあり方/影中白葉(這本已經找不到連結了.......)
之後有空將會陸續幫這些我採買的書籍寫文章,不過有些資料基本上都是全部日文,可能也要花好一陣子才能消化吧(泣)順帶一提,サイゾー這本雜誌真的很妙,他有一些社經的評論,但也有相當部分的次文化介紹,可以說是次文化評論誌,可是是那種會去挖掘次文化裡面的八卦那種,像我買的這兩本漫畫特輯,裡面就一直罵集英社和ONE PIECE......實在是太屌了!!!
那麼,就以這篇文章宣示網誌大更新的時代來臨吧(掩面)
20110902
雜談*二零一一漫博歸來
不知道是從何時開始,寒暑假的ACGN(Anime動畫、Comic漫畫、Game遊戲、Novel輕小說)熱潮氣氛居然可以變得如此強烈,我猜想應該是某年開始媒體報導著進場人數多瘋狂之類的事件開始。這些事情好像彼此暗中操盤演練許久,等待某個時機開始大展身手似的,從媒體無謂的加持開始,衍伸出相當多在大眾價值觀裡看起來瘋狂的名人如初一哥、爽哥之類的,再加以cosplayer的扮相與令人無法想像的進場人龍和擁擠狀況等等,許多人為了自我的安全感(甚至是種榮譽感)而前仆後繼跌入這個大坑,而廠商當然更樂見這股盛大集體狂熱的潮流,推出大量的限量商品和超低折扣、請來名聲優和作者等等引爆一系列的爭奪戰……寒暑假的台灣看起來儼然是個阿宅國度呢。
而我們,最快樂的當然是一口氣在這個時候能夠呼吸到大量的動漫空氣了。這真的是宛如吸毒一樣的興奮和滿足。當然,吸毒的譬喻相當不妙,那是因為必須付出大量的金錢而且很容易淪於衝動購物、與家長同住的人更不免躲躲藏藏,深怕被發現了那一袋袋的精品一山山的漫畫要怎麼解釋比較能被大人們接受,諸如此類。
在我看到今年漫博的邀請名單的時候,內心簡直是倒抽一口涼氣,按照這種漫畫家和作家名單的密度與頻率,我想應該過不了多久日本人就被我們請光了吧!!!而且更不用說名單當中有《我的朋友很少》的作者平坂讀暨繪師ブリキ!!!!!!!!!!!!!!!!!!!天知道我多喜歡這部作品啊!!!!!!!!!!!!!夜空!(是的我不是肉派)!!!!!!!!!!!!當下完全無視什麼等於高人氣名詞的動畫化或者這本輕小說好厲害第幾名之類的,立馬就決定一定要去買到簽名資格!!!!!!!夜空大掛軸!!!!!!!我心中不停熱切的想著,既然是朋友很少的我所喜歡的作品,那應該不至於是大家都很熱愛吧!!!!!!!!!你看兩個女主角嘴巴都那麼賤!!!!!!!如果是你的嫁你肯定會自殺!!!!!所以我一定買的到!!!!!!!!!!!!!
結果我徹底的錯了。
事實證明我不該忽略動畫化之類的字眼,一心以為夜空是我心中的一塊不為人知的瑰寶,而傻傻的以為自己一定可以買到簽名資格(大哭)現在是只要不夜排的人就不能進去漫博是嗎(再哭)我在凌晨五點半到達漫博尖端入口的時候,心中還竊喜著看起來前面莫約是三百人左右,一定可以排除掉一些目標不同的人而能買到,結果不知道為何尖端工作人員一開始整隊,我前面突然又硬生生多了兩百人!!!!!!!!!!!!他們到底是從哪裡跑出來的啊(槌地)於是在我好不容易進入了那狹窄而一片混亂(說真的,我想這真的是全世界最混亂的一個空間了)的入口後,聽到工作人員吶喊著「友少的簽名資格還有60名!!!」,爾後又被工作人員指引出來再排隊進場,我沿著那人龍一直走,估算前面至少還是有三百人的當下…什麼字眼都不足以形容我的絕望了!!!!!!!!!!我只能放棄、只能放棄啊!!!!!!!!已經買到的人們提著夜空和星奈的禮盒組,不停從我身邊炫耀般的經過,我懷著傷心又悲憤的心情離開了第一天的漫博會場,即使買了票,連逛都不想逛就回家了……
ブリキ老師我真的好喜歡你啊!!!!!!!!你畫的那工口的東方!!!!!!!!!!!星塵飛舞無限電波的艾莉歐!!!!!!!!!!如果友少不是您畫的插圖在我心中可能就沒有這麼高的地位了凹嗚!!!!!!!!!!!
但第二天,我又再去了,再次是個天才濛濛亮的時間,只為了《水域》漆原友紀老師的簽名。所幸這次順利的買到了,漆原友紀老師的作品之文學性和細膩,實在是非常令人愛不釋手。之後在漆原友紀老師的簽名會那一天見到了老師本人,看起來非常的溫柔和藹,像是很照顧人的鄰家阿姨,台下的簽名群眾年齡層也都較高一些,整個會場瀰漫著溫暖柔和的氣氛。老師的手摸起來很柔軟,真是太感動了……會後就在會場裡面走走逛逛, 把之前沒有買到友少簽名的三千多全部化為好幾公斤重的漫畫:青文《藤子‧F‧不二雄SF短篇完全版》1-8冊、尖端《天國之吻》1-5冊(差點連大奧都一起買了)、青文《暴坊書店小姐》1-3冊、尖端《我的朋友很少》(怨念)1-2冊…
排簽名這檔事真是令人又愛又恨。簡單說,如果不付出時間和精神度過漫長的排隊時光,就不可能會得到喜愛的作者的親筆簽名和漂亮的簽名版,要不然就是事後花大把鈔票補買……我第一次排簽名活動是國際書展時來台的村田蓮爾老師,在冬天早上排隊相當的痛苦,但看到老師,並且得到簽名的時候真的非常開心感動。唉,為此,加上這些年看起來益發茁壯的邀請名單,我想我依然會持續和排隊奮戰吧。
而我購買的漫畫,隨後也會再陸續補上心得,只是漫博真的頗令人元氣大傷哈哈。
20110808
雜談*關於看漫畫
近年來幾乎只要是聽到關於租書店的消息,大抵不是好事。不是什麼現在都沒有人在看漫畫啦、租書店賺不到錢啦,就是警察太閒亂抓租書店店員說啥散佈淫穢刊物去拼業績之類誇張的鳥事……對我這種熱愛看漫畫的傢伙來說,租書店可是維持生命豐富度與心靈充實度的重要建築,住處附近三百公尺若能有好的租書店,什麼學區啦交通之類的似乎都不是那麼重要了!天知道我們為了找一間進書有SENSE,店員很專業的租書店,花費了多少功夫(而且還是找不太到)……我一直以為租書店對於幼稚園小孩已至老阿ㄅㄟˋ都是重要的存在,因此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台灣市場對於租書店的需要真的已經越來越低了嗎?
我知道,這裡並不是日本。關於漫畫,我們沒有那種文化的程度是能做到不管何種廣告、何種創意、何種媒體,都能夠輕鬆融合漫畫產業,彼此融會貫通,產生拍案叫絕的表現。我們沒辦法做到全民都認同漫畫,喜歡這種表現方式,更甚者每個人都能夠有幽默的眼光去創造自己的漫畫風格,哪怕是隨筆也好。台灣的大人們多數重者視漫畫為洪水猛獸,輕者認為那不過是小孩子成長過渡時期喜歡的幼稚產品。台灣的漫畫市場,似乎永遠都只有青少年在支持,看看漫博與國際書展在媒體渲染下,似乎每每為台灣經濟帶來二次元奇蹟,連政府都好像做了些什麼來支持漫畫產業似的,但台灣真的有那樣的觀眾和市場嗎?但以我個人的工作經驗來說,這即將出現強烈的斷層也未可知。
在上班的時候,常常會聽到這樣的對話「航海王出新的了,要不要買一本啊?」「那個我在網路上早就看到最新的了」!我想起先前在PTT C_Chat版看到有個版友提過一個想法,我認為相當的正確,在這邊分享出來,也融合我自己的看法:現在喜歡看漫畫的人之所以會很重視看漫畫這件事情,是因為從很小就在看了。那時候網路世代才剛剛開始,一般家庭普及度不高,網路速度也慢得像烏龜爬一樣。關於娛樂,或許已經開始泡網咖,但去租書店看漫畫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那時候還沒有那麼大的空間和資源可以上網去看漫畫。長大之後,我們了解到手翻書籍的感動,喜歡印刷品的漫畫可以近近的仔細欣賞作者的筆觸,整套買下的作品放在家中無論何時想到都可以隨意的翻閱,也可以借給同好……漫畫的存在是多麼的重要啊,那彷彿被歷史浸染般慢慢的泛黃多麼令人感動!
但現在的小孩子們,或許有些已經拿著iphone,大一點的拿ipad了,美其名是方便攜帶,但到最後就變成直接下載用手指在螢幕上翻頁就好,這差別太大了。電腦不可能會被你的汗弄黃,也不會缺頁,而且也不佔空間,多棒!但這樣真的好嗎?或許是我對印刷品有執念吧,但電腦上的封面摸不到局部上光和打凸打凹的質地,也不可能會有纖維的香氣,更重要的是-那是價值與重量的觸感。經過設計與裝訂,在印刷廠中誕生的新書,來到你的手中,你可以跟它們有真正的接觸,有感情,也能仔細的品味圖像而不用擔心靠得太近會有輻射,他就是一本你會記得的書。你需要空間安置它,他會變成你的生活裡面可以看到的一部份,更是作者的心血和智慧,以及許多人的合作共有的體積。
那不是電腦上面看到的漫畫可以取代的。更不用說非法下載的管道如此的廉價,沒有真正意義了。
如果租書店將會逐漸消失,那難道不是因為大家再也不需要去「拿」著漫畫來看了嗎?許多人都已經忘記了手中的書籍的價值。我那天走在路上看到有個爸爸對著三歲的女兒展示iphone上的照片,手指一逕的咻咻咻,心中想著,那小女孩長大後會不會喜歡看書和漫畫呢?她會不會覺得拿著很重很麻煩呢?之類的問題。或許下載真的能夠解決藏書和保存的問題,很多很多年以後地球或許也沒有資源能夠再印製書籍了,但那時候我現在所珍愛的漫畫文化,他會不會變成隨手可拋的產品?那些漫畫家們一頁一頁紙筆畫出來的精采原稿,也會變成夢幻泡影吧。
漫博和書展之所以會看來如此狂熱,氣氛是很重要的,另外就是出版社絞盡腦汁的宣傳和活動。不過,很多時候我們可以看到,動畫所引發的原作氣勢相當的驚人,但如果那是一部沒有動畫改編的作品,儘管它是好作品,依然乏人問津。日本有各式各樣的漫畫相關活動,即便是以女性為主要觀眾,刊載流行前線話題的週刊an‧an,漫畫的話題也常見其中。而寶島社每年舉辦的「このマンガがすごい!/這本漫畫最厲害!」,是由書店店員,文化工作者等許多人共同評選出劇情絕妙,內容令人動容、回味再三的作品們,儘管這個評選也有些問題存在,但許多漫畫台灣根本沒有代理,有代理的銷量也推不上來……台灣的社會何時能普遍接受漫畫是一種文化的載體,能夠從翻閱漫畫當中得到感動和力量呢?
如果可以我真希望能做點什麼。
我知道,這裡並不是日本。關於漫畫,我們沒有那種文化的程度是能做到不管何種廣告、何種創意、何種媒體,都能夠輕鬆融合漫畫產業,彼此融會貫通,產生拍案叫絕的表現。我們沒辦法做到全民都認同漫畫,喜歡這種表現方式,更甚者每個人都能夠有幽默的眼光去創造自己的漫畫風格,哪怕是隨筆也好。台灣的大人們多數重者視漫畫為洪水猛獸,輕者認為那不過是小孩子成長過渡時期喜歡的幼稚產品。台灣的漫畫市場,似乎永遠都只有青少年在支持,看看漫博與國際書展在媒體渲染下,似乎每每為台灣經濟帶來二次元奇蹟,連政府都好像做了些什麼來支持漫畫產業似的,但台灣真的有那樣的觀眾和市場嗎?但以我個人的工作經驗來說,這即將出現強烈的斷層也未可知。
在上班的時候,常常會聽到這樣的對話「航海王出新的了,要不要買一本啊?」「那個我在網路上早就看到最新的了」!我想起先前在PTT C_Chat版看到有個版友提過一個想法,我認為相當的正確,在這邊分享出來,也融合我自己的看法:現在喜歡看漫畫的人之所以會很重視看漫畫這件事情,是因為從很小就在看了。那時候網路世代才剛剛開始,一般家庭普及度不高,網路速度也慢得像烏龜爬一樣。關於娛樂,或許已經開始泡網咖,但去租書店看漫畫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那時候還沒有那麼大的空間和資源可以上網去看漫畫。長大之後,我們了解到手翻書籍的感動,喜歡印刷品的漫畫可以近近的仔細欣賞作者的筆觸,整套買下的作品放在家中無論何時想到都可以隨意的翻閱,也可以借給同好……漫畫的存在是多麼的重要啊,那彷彿被歷史浸染般慢慢的泛黃多麼令人感動!
但現在的小孩子們,或許有些已經拿著iphone,大一點的拿ipad了,美其名是方便攜帶,但到最後就變成直接下載用手指在螢幕上翻頁就好,這差別太大了。電腦不可能會被你的汗弄黃,也不會缺頁,而且也不佔空間,多棒!但這樣真的好嗎?或許是我對印刷品有執念吧,但電腦上的封面摸不到局部上光和打凸打凹的質地,也不可能會有纖維的香氣,更重要的是-那是價值與重量的觸感。經過設計與裝訂,在印刷廠中誕生的新書,來到你的手中,你可以跟它們有真正的接觸,有感情,也能仔細的品味圖像而不用擔心靠得太近會有輻射,他就是一本你會記得的書。你需要空間安置它,他會變成你的生活裡面可以看到的一部份,更是作者的心血和智慧,以及許多人的合作共有的體積。
那不是電腦上面看到的漫畫可以取代的。更不用說非法下載的管道如此的廉價,沒有真正意義了。
如果租書店將會逐漸消失,那難道不是因為大家再也不需要去「拿」著漫畫來看了嗎?許多人都已經忘記了手中的書籍的價值。我那天走在路上看到有個爸爸對著三歲的女兒展示iphone上的照片,手指一逕的咻咻咻,心中想著,那小女孩長大後會不會喜歡看書和漫畫呢?她會不會覺得拿著很重很麻煩呢?之類的問題。或許下載真的能夠解決藏書和保存的問題,很多很多年以後地球或許也沒有資源能夠再印製書籍了,但那時候我現在所珍愛的漫畫文化,他會不會變成隨手可拋的產品?那些漫畫家們一頁一頁紙筆畫出來的精采原稿,也會變成夢幻泡影吧。
漫博和書展之所以會看來如此狂熱,氣氛是很重要的,另外就是出版社絞盡腦汁的宣傳和活動。不過,很多時候我們可以看到,動畫所引發的原作氣勢相當的驚人,但如果那是一部沒有動畫改編的作品,儘管它是好作品,依然乏人問津。日本有各式各樣的漫畫相關活動,即便是以女性為主要觀眾,刊載流行前線話題的週刊an‧an,漫畫的話題也常見其中。而寶島社每年舉辦的「このマンガがすごい!/這本漫畫最厲害!」,是由書店店員,文化工作者等許多人共同評選出劇情絕妙,內容令人動容、回味再三的作品們,儘管這個評選也有些問題存在,但許多漫畫台灣根本沒有代理,有代理的銷量也推不上來……台灣的社會何時能普遍接受漫畫是一種文化的載體,能夠從翻閱漫畫當中得到感動和力量呢?
如果可以我真希望能做點什麼。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