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Mangasick
彙整|黃尖
煙囪對物質的要求極低,所以一個城市能因財富帶來的舒適、安逸、光鮮,對他來說,也許比不上去天壇公園、香山看植物、呼吸新鮮空氣來得實在。所以,如果他有了新需求,可以隨時離開北京。但是,現在,在這裡,他能買到自己想要的書,能和喜歡的朋友一起看喜歡的展覽,能做自己的展覽,能出版自己的漫畫。「我能做的事必須在北京。」
--引自〈藝術家煙囪:用乞丐的方式藝術〉
這個月非常密切地和煙囪聯絡,暢談,接著在準備訪綱時找到這段文字,看傻了。因為這完全可以描述Mangasick,甚至Mangasick還不存在時的我們的存在狀態。我可能對誰親口說過幾乎一模一樣的話。《GARO》、另類漫畫等脈絡,哪些人具體刷新了我們的漫畫觀,其實都是後話了吧。最初與最終決定我們對某些敘事觀點之執著的,是一項簡單的事實:我們離開成長的鄉下,但也無意融入(消費主義的)城市。幾乎所有事都在這個夾縫中被形塑,和道出。
煙囪是湖北宜昌人。SARS期間北京中央美院停課,他回到老家開始用繪圖板發表作品,也首次得到陌生人的回應。後來他有許多朋友也是透過網路直接或間接結識,在網速和資訊量的洪荒年代交換、蠶食他們所能找到的有趣作品,甚至在線下也發起綠校聯展、獨立出版另類漫畫雜誌《SC》。這些活躍讓煙囪被藝廊注意到,簽約成為專屬藝術家,自○五年全職創作至今。
而我們和煙囪想談的不是成功,是飢餓感。精神上的。